游戲概況
游戲世界
◆ 混沌時期
神族和魔族因為對凡界控制權爭奪而導致的戰爭(具體原因后面細談)。眾神和眾魔進行了第一次的直接較量,戰場從魔界一直延伸到天界……結果是兩敗俱傷,天崩地裂,給凡界造成極大的傷害。后來多虧大神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爐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覽冥篇》)才挽救人類。
◆ 開辟時期
造世神盤古誕生后第一件事……也是畢生唯一的一件事就是運用其原始的神力劃分了天地,于是混沌的世界分出了輕濁陰陽。而盤古為了防止天地重新合并,回到原來那種混沌的狀況,于是頂天立地,并開始不斷長高將天地徹底分離開。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選自《三五歷記》)。最后天地相隔極遠,不可能再合并在一起,盤古開天辟地的工作終于結束。
◆ 世界初誕
造世神盤古開天辟地的心愿完成,于是便放棄了自己的精神和肉體,讓它們任意消散在天地間。肉體化作了日月星辰與山河湖海等自然萬物(不包括生命),而精神卻變成了充盈整個世界的"氣"。雖然肉體和精神都經過了消散,但是精神支配肉體的規律仍然沒有改變。整個世界無處不在的"氣"才是控制世界萬物的真正因素。
由于氣所在的區域不同,世界開始有"界"的概念。其中最主體也是最大的一個界就是盤古肉體化生萬物的所在,也就是后來的"凡界"。當人類主導凡界后,凡界也稱為"人界"。
氣最精華的所在則漸漸形成了"天界",位于凡界的"天之上"的地方。沒有歸到天界或是凡界中去的氣慢慢在凡界"地之下"的地方形成了另一個新的界--魔界。
天界的氣之精華慢慢互相融合,逐漸變成陰陽兩極。陰陽二氣凝聚,慢慢有了意識……這便是最初的"陰陽二神"。陰陽二神沒有個體思維和自我意識,只是繼承了盤古神營造天地的心愿--繼續經營散于天地各處的"氣",引導它們聚合成為個體(主要依據《淮南子·精神篇》)。而這個經營天地的意志由陰陽二神帶給了后來所有的神,最終成為了眾神的最高準則。
◆ 造神和造人
陰陽二神完成了營造天地的任務,主體部分繼續聚合形成第一對有自我意識的遠古大神:伏羲和女媧。而其它的天界中的精華之氣也紛紛效仿,都聚合成了有自我意識的大神。這就是天界中的第一批神明。由于天界中沒有盤古的肉體,所以神靈都沒有實體。但是由于他們都是精華之氣聚合而成,所以對于整個世界的控制能力很強(不要忘記"氣"是控制世界的關鍵所在),世界中的一切自然變化其實都是由這些神明在操縱。
在第一批神族形成的同時,那些分散到魔界的氣也開始聚集成為第一批的"魔"。魔的本質和神一樣--由精華之氣聚合,所以對世界也有很強的控制能力。和神不同的是,魔沒有受到陰陽二神的影響而是自然聚合的,所以也沒有繼承經營天地的意志。由于沒有這些約束,所以魔擁有無盡的欲望和膨張的野心,無時不想著提升自己的力量(本質就是聚集更多的氣),擁有更強的能力。正因為魔這樣無拘無束的特點,后來一些不愿遵守"經營天地"準則,只想提高自己的神也投入了魔的陣營,成為"惡神",和原生的魔一起形成了魔族。
大神女媧經過周詳的考慮,毅然突破天界和凡界的結界下凡,運用自己和伏羲的氣依照陰陽之法按照自己的大致形態化生出后來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種族--人族。人族由凡界中的陰陽二氣化生,于是分為男女兩種。盡管人類的數量龐大,但每個個體所擁有的能力并不是很強。然而人類擁有特別的智慧,懂得掌握方法和積累知識,而且創造了集體合作的勞動方式和循環利用資源的概念……很快人類就成為了凡界的主體。不過人類的力量還不足以強大到能逃脫凡界和冥界的"氣"的循環--也就是死亡的命運。
重大歷史事件
◆ 神、魔第一次大戰
這個時期,世界處于"天地混沌如雞子"(選自《三五歷記》)的狀態,是世界的起源前時期。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實體,沒有四象方位……世界一片昏暗。
但是混沌中孕育著希望,昏暗后必迎來光明!造世神盤古的誕生象征著混沌時期的結束,世界的開端。
◆ 伏羲、女媧幫助人族
女媧和伏羲看到凡界的人族在災難面前實在是太弱小了……于是不顧其他眾神的反對而下凡幫助人族發展自己的社會和文明,積累力量。后其他大神借凡界供奉不周之名降下大洪水企圖毀滅人族。但是頑強的伏羲、女媧在葫蘆里面躲過了這次災難,并且兄妹結婚再造了整個人類。災禍過去了,女媧深感人族的力量有限,無法抗衡天地間的災難,于是賦予了人族更強的力量與智慧,從此人族才成為凡間真正的主宰者,但另一方面,女媧卻疏忽了對給予的力量加以限制,這給了人族無窮發展的潛能,但同時也給了他們生命中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只不過她的這個疏忽一直沒有被各族所發現。
◆ 神、魔第二次大戰(黃帝、蚩尤之戰)
在凡界,以神族支持的有熊族部落和以魔族支持的九黎族部落進行了一次大戰爭。其實戰爭的真正目的還是為了爭奪凡界的控制權。"黃帝與蚩尤戰于逐鹿之野,(黃帝)遂擒殺蚩尤"(《史記·五帝本紀》)。戰爭的結果是有熊首領黃帝戰勝了九黎首領蚩尤,從而神族獲得了凡界主體--人族文明發展的控制權,人族將走向一條親神族的發展道路。但是神族為避免今后再出現這樣的大戰爭,和魔族互相約定都不再直接干預凡界的事物。
◆ 十日之災
由于受到魔族的挑撥,神族最高首領--天帝的十個太陽兒子開始互相比拼神力。他們打破輪流值日的制度,突然一起同時出現在空中……"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淮南子·本經篇》)……可憐的凡界生物又免不了一場炙烤之災。而一些險惡的魔族趁機放出猰貐(YaYu)、鑿齒、九嬰、大風、封XI(大野豬)、修蛇(巴蛇)這些惡魔或魔獸來殘害凡界生物。
"帝俊賜羿彤弓素(ZENG),以扶下國"。(《山海經·海內經》)神羿接受了天帝的命令來凡界拯救生靈。他首先射落了九個不懂事的太陽兒子,然后又一一滅殺了害人的猛獸……拯救了所有的凡界生命,完成了自己的英雄事跡。但是天帝畢竟還是存私心,怪罪神羿射殺自己的兒子,剝奪了神羿和他妻子嫦娥的神籍,不許他們再回天界。
因為事情前因后果都是神族在扮演不好的角色,飽受磨難的人族最后將怨恨的目標指向了神族……人族和神族的關系漸漸疏遠了。而人族也開始考慮自己在凡界自立的問題。
◆ 大洪水之災
人族自恃凡間萬物之靈的能力與智慧,漸漸開始對神族越發不敬。另外,人族也隱隱感覺到自身的力量似乎沒有挖掘到頭的界限,開始猜測自己有可能會最終擁有超越神族的力量。天界和人族的矛盾終于爆發。
"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本經篇》)神族再次以人族對天界不敬的借口,甚至是"勾結"了魔族的惡神共工,命其放出巨大的洪水,淹沒了整個神州。"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木昌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人"(《孟子》)。
天帝的孫兒鯀不滿神族的做法,私自盜取息壤,下凡拯救蒼生。但是后被天界發現,"帝命祝融,殺鯀于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治水功業功虧一簣……。
可是"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山海經·海內經》)。以龍為形,繼承神鯀精華的神禹誕生了!他帶領人類和忠誠的龍、龜等上古種族,借助一些好心神明的幫助(如伏羲),應用開導疏通的方法,最終完成了治水大業。"禹有功,抑下洪,辟觸民害逐共工"(《荀子》),禹還打敗了惡神共工和大魔頭相柳(趁洪水出來吃人的九頭蛇),以絕后患。
◆ 九鼎神州建制
為了彌合人族和神族的矛盾,大禹與神族達成協議:大禹答應對凡界生命的能力重新界定,也就是封印人族原有超越神族力量的可能;作為代價,神族會將一些具有降妖伏魔力量的神器流傳人間。
歷時數年后,大禹治水結束。于是化神州大地為九州,采集天下的奇金異石鑄造九鼎。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后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而實際上,大禹是借口九鼎記錄治水見聞,運用造世和造人大神的神力把九鼎作為了對神州萬物新的界定,實現了對神族的諾言。而這個秘密也只有極少數的參與者才知道。
因為有了九鼎規制,凡界生命的發展就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和保障,從而限制了人族力量的發展空間,這樣一來三界之間的矛盾也終于告一段落。
神族和魔族雖然相約淡出了對凡界的控制,但是他們并沒有完全放棄。神族挑選了凡界中靈性之人授予部分神力而成為了仙族,借以間接控制凡界。為了和神族的仙族對抗,魔族也用相同的手段創造了妖族……而且妖族來源不限人類,只要是凡界有靈性的生物都有機會成精成妖。
妖族和仙族都結合了神、魔兩族和人族的優、缺點,能力相近但經常行為相悖,所以一直是死對頭。
◆ 武王伐紂與紂魔亂世
紂王(本體為魔界的紂魔)無道,妄圖利用九鼎的力量獨自霸占整個凡界……后被周王朝借用仙族的力量推翻。后由于紂魔野心不死,攪亂時空結界,使天下大亂。魔界生物,邪惡的妖族開始肆虐人間。后經過仙族名士葛洪、陶弘景和眾人的幫助,三名武者通過人族最強手段--武技來斬妖除魔,最后拯救了凡間。
◆ 蚩尤復活
負責封印蚩尤的7位神將被蚩尤誘惑下至凡間興風作浪,被蚩尤趁機用計各個擊破,從而取回能吸收力量破除封印的玲瓏心和自己精心制造的灌注了巨大魔力的滅神刀,就在蚩尤力量即將恢復的緊急關頭,人族的英雄們及時趕到阻止了蚩尤再度統一人間以及向天界復仇的野心計劃。